(《藏汉双语国学经典》丛书系“十三五”国家民文库项目、国家民文资金资助项目、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横向项目)
总 序
王川(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力量之源、动力之源和信心之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和体现,国学经典充分展现了中国人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人文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承载的许多思想也都已经深深融入我们血液中,成为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的重要标志。关于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上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我们认真学习国学经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和举措,在全社会掀起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而《藏汉双语国学经典》丛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何谓“国学”?季羡林曾明确指出:“我说中国文化,中国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份。中国文化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而且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自然,藏族、汉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谈藏汉民族的“国学”,离不开藏汉民族的文化交往与交流。
《史记》等汉文典籍对“蜀身毒道”(又称“牦牛道”)的记载,以及《汉藏史集》等藏文典籍对吐蕃赞普服用茶水治病的记载,川藏“茶马古道”的悠久传说与现存的古道遗迹遗址、文物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无不说明藏汉民族的文化交流起源很早。到了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后,中原文化的书籍(如儒家经典的《论语》《春秋》等)、宗教、科学技术也传入西藏,西藏的物质、精神文化也传播至中原;内地的藏族文化的符号、遗址遗迹多处存在,如雍和宫、北海公园佛塔、广仁寺、跳锅庄舞等。同样,藏族社会对中原文化的学习也很早就开始了。仅以儒家学说为例,7世纪中期就出现了儒家学说书籍的藏文翻译本,敦煌文书 P.987、P.988 藏文写本,其中就有大量儒家格言,并且多次谈到了“聪明的孩子”(孔子)、“奇妙神童孔子”“子曰”(孔夫子说)及其言行。敦煌文书《孔子项讬相问书》的三种藏文写本,虽是一部饶有趣味的民间文学作品,却反映了当时西藏、河西一带对孔子的了解程度。这种文化交流深刻影响了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的《萨迦格言》。他开创了“格言体”(格言诗,也就是语录集)文学诗歌流派先河的同时,也全面地阐述了作者以佛法治国的政治思想、以佛教教义为道德准则的伦理思想,与“孔子语录”——《论语》,在德、孝、追求真知等许多论述或者认识上高度一致,甚至可以说是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汉交流的反映,这种文化交流对于藏汉民族均大有益处。
本丛书系国家民文库项目、国家民文资金资助项目,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横向项目,由四川民族出版社策划,并组织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中华传统文化学院众多学术成果丰硕、教学水平一流的专家学者编写。丛书按国学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经、史、子、集四册,同时,鉴于丛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藏族青少年学生,故而丛书精选的篇目,除了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促进汉藏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也有一定体现。如经部精选儒家“十三经”如《诗经》《礼记》《周易》《论语》《孟子》等中的名篇,史部精选二十四史中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贡献的人物如黄帝、孔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八思巴等的传记,子部精选诸子百家如儒家、法家、兵家、医家等经典著作中的名篇,集部精选历代名家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名篇佳作。为帮助读者更好理解、领会原文精髓,编委会还在参考多家注疏的基础上,对选文中的词句进行了更为准确的注释,并对白话文部分进行了再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典的理解难度。总的来说,丛书所选篇目,文段经典,语言优美,所依据的版本权威精准,注释简洁明了,译文忠实于原文,严格遵循翻译“信、达、雅”的原则,文字准确生动,语言通俗流畅,是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本丛书首次按国学传统的分类方法,以藏汉对照的形式将国学典籍中的经典篇目编纂成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尤其是对于藏族读者而言,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本丛书可以激发读者对中华优秀文化经典之作的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经典以文化人的作用,帮助其更为方便地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滋养和智慧启迪,并以古圣先贤的事迹为榜样,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我相信,丛书的出版,一方面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走进人们心中,从而进一步推动普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本丛书为藏汉双语版,可以更容易走近藏族读者,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民族凝聚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癸卯年二月廿二日
第十七绕迥历阴水兔年正月廿一日
于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编辑:巴蜀文化研究中心】